价值以能量为核心
2018-09-29 11:34:58
  • 0
  • 0
  • 3
  • 0

统一价值论的基本逻辑思路就是把价值理论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之上,把价值概念建立在能量概念的基础之上。根据价值的物理学定义,价值的本质就是广义有序化能量,而广义有序化能量是以能量为核心。简明扼要地讲,统一价值论的基本逻辑思路就是“价值以能量为核心”。显然,“价值以能量为核心”这个命题能否成立,关系到整个“统一价值论”是属于真科学还是伪科学的大问题,必须加以详细阐述和严密论证。

一、能量的本质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物质的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

运动属性是物质的最基本属性,物质的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延伸与扩展,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而用以准确反映物质的运动属性的客观尺度就是能量。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作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能量的本质:是用以衡量所有物质运动规模的统一客观尺度。

由于运动规模的变化(增大或减少)来自于能量的变化(输入与输出),因此,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能量是用以改变一切物质的运动规模的动力源。

能量是衡量一切物质的运动规模的统一尺度,也是维持或改变物质系统的运动规模的动力源。然而,一般的物质系统在其运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其他物质运动的阻碍或者出现能量流失时,就会不断降低其运动规模。为了维持物质系统原有的运动规模,必须不断输入相同数量的能量,及时补偿物质系统的能量消耗。

二、有序化实能是以能量为核心

价值是广义有序化能量,它包括有序化实能与有序化虚能。其中,有序化实能是指那些能够被耗散结构(包括生物机体和人类社会)有效利用的能量形式,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能量。人类利用能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无序化的实能转化为有序化实能的过程,或者把一种有序化的实能转化为另一种有序化实能的过程。

1.有序化实能的基本特征

能量的有序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有序化的能量表现形式(即合适的能量形式,如化学能、电能、机械能或光能);二是有序化的能量流动方向(即合适的流动方向);三是有序化的能量时间特性(即合适的时间点);四是有序化的能量空间特性(即合适的空间点)。

能量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基本特征,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有序化实能”,否则,都是无序化的实能。

2.能量的有序化障碍

物质中所拥有的能量在转化为有序化能量的过程中通常存在四种类型的障碍或阻力:一是能量转换障碍,即能量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所产生的损耗;二是能量流动障碍;三是能量时间障碍(能量贮存障碍);四是能量空间障碍(能量空间分配障碍)。如果这四种能量障碍大于或等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那么这个物质的有序化实能等于零。如果能量障碍小于物质所具有的能量,那么这个物质的有序化实能必然大于零。

3.有序化实能的计算

有序化实能就是指能够直接被生物主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有效利用的能量。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物质的有序化实能等于能量与能量有序化障碍之差,即有序化实能的计算公式:

有序化实能=能量-能量有序化障碍

例如,一个杯子中往往含有许多类型的能量,如果杯子所蕴含的各种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无法被人撮取,而且人们通常无法克服上述四种能量的有序化障碍,将杯子中的能量转化为有序化的能量,或者说,提取和利用这些能量将会耗费同等的能量甚至更多的能量,即“能量储备小于或等于能量障碍”,那么这个杯子中所蕴含的有序化能量就可以认定为零。此时,这个杯子的价值量完全由它的非能量特性来决定。如果再把杯子打碎了,杯子的非能量特性的价值量也为零,那么这个杯子的总价值量就是零。

又如,煤炭和石油通常是由它的能量特性来决定,人们提取这些物质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有序化能量时,所耗费的能量远远小于这些物质所蕴含的能量,即这些物质所蕴含的能量足可以抵销和克服能量的四种有序化障碍,即“能量储备大于能量障碍”,因此煤炭和石油的价值量主要由它的能量特性来决定。

总之,有序化实能在根本上取决于能量的大小。

4.人类常见的有序化实能

人类社会的有序化实能的常见形式有三大类:

(1)食物能源。如大米、小麦、动物肉、牛奶、动物油、鸡蛋、植物油、水果。这些能量都是由植物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植物机体的有机物(如淀粉、植物纤维素、糖类等)。其中有一部分植物机体的有机物再经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转化为动物机体的有机物(如脂肪、油等)。人类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生物化学能,主要载体是三磷酸腺苷(即ADP)和二磷酸腺苷(即ADP),主要是由上述的食物能源转化而来。例如,几种典型食物的能量含量大约是:米饭,1160大卡∕千克;面粉馒头,2210大卡∕千克;瘦猪肉,1430大卡∕千克;牛奶,540大卡∕千毫升;猪油,8970大卡∕千克;鸡蛋,1380大卡∕千克;茶油,8990大卡∕千克;苹果,520大卡∕千克。

(2)工业能源。如煤炭、汽油、柴油、石油、煤气、天然气、木材。例如,几种典型工业能源的能量含量大约是:煤,20934大卡∕千克;汽油,46000大卡∕千克;柴油,40193大卡∕千克;石油,35000大卡∕千克;天然气,34500大卡∕标准立方米;木材,15000大卡∕千克

(3)电网能源。电网可用于工业与民用。根据来源的不同,电可分为火力电、水力电、风力电、太阳能电、化学能电、核电等。电是现代社会的工业与民用的“能量通货”,它能够方便地、高效率地转化为许多不同形式的能量:如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解槽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灯管把电能转化为光能,音箱把电能转化为声能,空调把电能转化为热能,风扇把电能转化为风能,电炉把电能转化为热能。1度电的能量是:1千瓦时,根据W=Pt=1千瓦*1小时=1000瓦*3600秒=3600000焦耳=3600大卡。

由此可见,有序化实能是以能量为核心的,它的价值量大小基本上取决于它的能量含量,能量含量越大的能源物质,其价值量通常就越大。不过,在食物能源中,各种食物通常含有其他非能量形式的价值,如蔬菜和水果含有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植物纤维、叶酸等,因此食物能源的价值量不完全由它的能量含量来决定。但是工业能源和电网能源主要由它的能量含量来决定。

三、有序化虚能以有序化实能为核心

能量是物质一切运动规模的统一尺度,任何能量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例如,机械能依附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之中,热能依附于分子的运动之中,化学能依附于原子的运动之中,电能依附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之中;光能依附于光子的运动之中等。

1.能量载体的非能量型特性

任何能量所依附的物质载体都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并且与周围其他物质(包括人类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力。能量载体的这些非能量型特性包括形状、色彩、强度、硬度、重量、温度、粗糙度、氧化性、还原性等,可以分为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社会特性等类型,它们反映了这些能量载体与周围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对于能量的有序化过程产生各种形式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从而使能量的有序化障碍发生变化。

2.有序化虚能的客观目的

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其他属性都运动属性的衍生属性,衡量运动属性的基本尺度就是能量。自然界的物质除了具有能量这个最基本的特性以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的特性,如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特性、社会特性、信息特性等,这些非能量型的物质特性只要组织得好、配合得好,同样都可以用来维持和促进耗散结构(生物机体和人类)的有序化过程,在客观上起到了与“有序化实能”相同的作用效果。显然,这些非能量形式的“有序化实能量”从客观效应上确实起到了与有序化能量完全相同的作用,在功能特性上起着替代、补偿、加强、扩展“有序化能量”的作用,是一种替代的有序化能量,因而称之为“有序化虚能”。总之,“有序化虚能”的客观目的在于起着替代、补偿、加强、扩展“有序化能量”的作用。

由于“有序化虚能”的客观目的在于起着替代、补偿、加强、扩展“有序化能量”的作用,因此,“有序化虚能”的大小取决于它所代、补偿、加强、扩展“有序化能量”的数量,即“有序化虚能”必须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有序化实能”。

例如,衣服虽然并不为人类直接提供食物能量,但它能在冬季起着御寒的作用,使人类机体减少体热的散失,还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这在客观效应上减少了食物能量的流失,是一种替代性、等价性的食物能量。

3.有序化虚能的变量

物质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如物理作用(碰撞、挤压、渗透、溶解等)和化学作用(如氧化、还原等),许多物质的非能量型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经常发生着变化。由于物质的“有序化虚能”是由其非能量型特性来决定的,因此“有序化虚能”将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归纳起来,影响有序化虚能这些变量可分为三大类。

(1)客体类变量。有序化虚能的载体(即客体)物质本身就具有一些基本的内部要素和基本品质,不同的物质之间存在着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差异性,而且这些内部要素和基本品质往往也会逐渐发生着变化,从而使有序化虚能也会逐渐发生着变化。

(2)主体类变量。有序化虚能的作用对象(即主体)具有高度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灵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内部结构和社会特性的各种变量因素具有越来越高的多样性、动态性、多样性、关联性。

(3)介体类变量。在有序化虚能的载体与作用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序化虚能总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即介体)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总之,“有序化虚能”折算为“有序化实能”的实际数量将会受到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和介体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有序化虚能的“三要素”。

事实上,能量的有序化障碍也会受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和介体因素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程度远小于有序化虚能。也就是说,有序化虚相对于能量的有序化障碍,具有更高的多样性、动态性、多样性、关联性,从而表现出更大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

价值是广义有序化能量,它由有序化实能和有序化虚能所组成。由于有序化虚能与有序化实能中的能量有序化障碍均受到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和介体因素的影响,因此价值(不包括四种过渡性价值)必然受到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和介体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价值的三要素”或“使用价值的三要素”。

四、有序化虚能的发展以有序化实能为基础

人类的价值可分为代谢性价值、生理性价值、个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四个基本层次,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因此人类的进化集中体现为价值层次的进化。根据“统一价值进化论”可知:

1.代谢性价值

食物类价值属于代谢性价值,食物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所能够转化的生物化学能的数量。

2.生理性价值

温饱类价值属于生理性价值,温饱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它所能够转化的生理潜能的数量。并可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理潜能,温饱类价值是在代谢性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客观目的在于发挥替代、强化、扩展代谢性价值的作用,因此温饱类价值(或生理潜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

3.个体性价值

个体性价值可分为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和个体性生产价值两种相互偶合的价值类型。其中,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实际上就是个体性消费价值。个体性价值是在生理性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客观目的在于发挥替代、强化、扩展生理性价值的作用,因此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和个体性生产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理潜能,进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

4.社会性价值

社会性价值可分为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和社会性生产价值两种相互偶合的价值类型。其中,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实际上就是社会性消费价值。社会性价值是在个体性价值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客观目的在于发挥替代、强化、扩展个体性价值(或劳动潜能)的作用,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劳动潜能,进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理潜能和生物化学能。

由此可见,除了食物类价值可以直接转化为生物化学能,人类所有高层次的价值形式都可以间接地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即所有的价值都是建立在生物化学能的基础之上,都是用以替代、强化和扩展生物化学能,并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都是生物化学能的扩展与延伸。生物化学能的主要载体是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它是一种典型的有序化实能。因此,所有的价值都是建立在有序化实能的基础之上,都是用以替代、强化和扩展有序化实能,并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有序化实能。

价值由有序化实能与有序化虚能两个组成部分所构成,既然价值都是建立在有序化实能的基础之上,都是用以替代、强化和扩展有序化实能,并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有序化实能,那么就可以得出:有序化虚能都是建立在有序化实能的基础之上,都是用以替代、强化和扩展有序化实能,并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有序化实能。

例如,人吃饭吃菜的客观目的在于补充体内的能量和营养,能量和营养都是人类进行新陈代谢所必须的东西。其中,“吃饭以补充能量,吃菜以补充营养”。“饭”主要是一种能量型价值(或有序化实能),它是三磷酸腺苷(即ADP)和二磷酸腺苷(即ADP)的主要载体;“菜”主要是一种非能量型价值(或有序化虚能),主要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它是维持和发展人类健康水平的必要元素。

不难理解,价值的层次越高,有序化虚能在价值的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关联性就越强。其中,在食物类价值中,有序化虚能所占的比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食物类价值具有最弱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关联性,无论对于什么样的主体,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食物类价值的大小基本不变;在社会性价值(即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和社会性生产价值)中,有序化实能所占的比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社会性价值具有最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关联性。

归纳起来,无论从横向角度来看,还是从纵向角度来看,有序化虚能都是以有序化实能为基础和核心:从横向来角度看(即从价值的内部结构来看),价值由有序化实能与有序化虚能两个组成部分所构成。其中,有序化虚能是以有序化实能为核心目的;从纵向角度来看(即从价值的层次结构来看),价值是以生物化学能(它是一种典型的有序化实能)为发展基础,即价值是以有序化实能为发展基础。

五、人类的一切价值都来源于太阳能

人类的使用价值可分为消费性价值和生产性价值。其中,消费性价值可分为食物类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生产性价值可分为个体性生产价值(包括工具价值、技术价值与科学价值)与社会性生产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些价值都是人类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从能量转化而来,由于地球上的一切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因此人类的一切价值都是由太阳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而来。

太阳能向人类价值的转化通道,如下图(图中的虚线表现为间接作用):

归纳起来,太阳能向人类价值的转化通道主要有三条:

1.动植物的转化通道

植物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糖类、),贮存在植物的体内(根、茎、叶、果等),然后,植物的本体一部分直接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四种消费性价值和个体性生产价值,并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性生产价值。植物的本体另一部分被食草动物所摄取,并转化为食草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如肉、脂肪、皮、毛等),这些食草动物通过人类的加工过程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四种消费性价值和个体性生产价值,并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性生产价值。食肉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并转化为食草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如肉、脂肪、皮、毛等),这些食草动物通过人类的加工过程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四种消费性价值和个体性生产价值,并间接地转化为社会性生产价值。

2.矿产资源的转化通道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可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四种。其中,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已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另一类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矿床的地质作用;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是指因多种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矿床的一种地质作用。这四种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四类不同的矿床,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和叠生矿床。无论是哪种矿产资源,都需要能量的作用与推动才能形成。而成矿作用所需要的能量一方面来源于太阳能;另一方面来源于地球的内部能量。由于地球本身就是由太阳星云(即太阳形成后残留下来的气体与尘埃形成的圆盘状)经过冷却过程和吸积过程以后形成的,因此地球内部的能量最终也来自于太阳能。总之,矿产资源的形成能源均来源于太阳能。矿产资源经过人类的开发利用以后,就分别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矿产资源还有一个重要来源,那就是植物遗体所贮存的有机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大量植物埋在地下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逐渐形成固态的煤炭、液态的石油、气态的天然气等。而植物遗体所贮存的能量来源于植物对于太阳能的光合作用,因此这类矿产资源也是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形成的。

3.自然环境的转化通道

地球自然环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和能量作用过程。约在46亿年前刚从太阳星云形成的地球,地壳较薄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爆发频繁,从火山喷出的气体构成了地球的还原性大气。原始地球由于不断散热,灼热的表面逐渐冷却下来,高温的水蒸汽逐渐凝结成雨点并降落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在降雨过程中,大气中的氢、二氧化碳、氨和烷等有一部分带入原始海洋,为原始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随着地壳板块的挤压运动与漂移运动,陆地开始出现,陆地上硅铝质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逐渐形成了土壤,为植物的生长创造的必要环境。大量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原来的还原性大气逐渐演变成富氧性大气,并不断地改变着地球的自然环境。总之,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形成是漫长的地质演变和能量(特别是太阳能)作用的结果,而且地球上目前的自然环境能够得以维持和稳定仍然是太阳能持续作用的结果。当人类的活动空间不大、活动规模不高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的供给量可以视为无限化(或者说,不存在稀缺性),那么此时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就没有实际的价值量(即功能价值等于耗散价值)。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展和活动规模的不断提高,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的供给量就逐渐趋于有限化,那么此时的各种自然环境要素就逐渐具有了实际的价值量(即功能价值大于耗散价值),这些具有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就开始转化为自然资源,并具有“矿产资源”完全相同的价值特性,再经过人类的开发利用以后,就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包括社会性生产价值)。

六、人类生产过程的能量转化通道

人类社会系统是一个不断从自然界摄取能量、驾驭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大系统,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摄取能量、驾驭能量和消耗能量的过程。根据能量转化通道的不同,人类生产过程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1.农业

以太阳能转化为有机化学能为主要能量转化通道的生产方式,就是农业。人类通过种植树林、谷物、花草等手段来发展种植业,通过养殖食草动物(如牛、羊、马等)与食肉动物等手段来发展养殖业。农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太阳能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机体中的有机化学能。其中一部分植物机体用以喂养动物,并转化为动物机体中的有机化学能。

2.工业

把自然界的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及农业产品中的有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产品的能量特性(即有序化实能)和非能量特性(即有序化虚能)为主要能量转化通道的生产方式,就是工业。例如,水力发电业就是将水力转化为电能,机械加工业就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来改变金属物质的形态,电解业就是将电能转化为金属的化学能,钢铁业就是利用煤炭与电能将铁矿石转化为钢铁。

3.广义信息业

通过提高农业和工业在能量摄取、能量驾驭和能量消耗方面的效率性,以改善工业与农业的能量转化通道的运行效率的生产方式,就是广义信息业,它包括经济类信息业、政治类信息业和文化类信息业等。

以轻工业品的生产过程为例,轻工业品的能量转化通道如下图:

七、经济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量考量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然而,国家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摄取能量、驾驭能量和消耗能量的过程,因此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模可以从能量角度来进行考量。

根据能量转化通道的不同,社会的生产行业可分为农业、工业和信息业三大类。其中,农业是以太阳能转化为有机化学能为主要能量转化通道的生产方式,因此农业的生产规模可以通过计算其太阳能的有效摄取流量来进行考量;工业是把自然界的能源及农业产品中的有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产品的价值特性为主要能量转化通道的生产方式,因此工业的生产规模可以通过计算其自然能量(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力等)及农业产品能量(如木材)的有效摄取流量来进行考量;广义信息业是以提高工业和农业的能量转化效率为主要能量转化通道的生产方式,因此广义信息业(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等综合行业)的生产规模可以通过计算其能量转化效率的有效改变量来进行考量。

不过,采用能量方式来考量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模时,需要正确处理如下关系:

一是能量消耗规模与能量利用规模。能量消耗规模并不等于能量利用规模,如果把自然界经过漫长时间才积累的能量(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开采出来,但是不能合理地利用,而是大量地浪费掉,这时,能量消耗规模就会大于能量利用规模。

二是资源消耗规模与能量利用规模。资源消耗规模并不等于能量利用规模,许多非能量型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和金矿等)凝聚着地球漫长的能量作用,含有大量的间接的有序化能量,对于这些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就会造成自然能量的大量浪费。此外,水力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海洋资源等同样凝聚着地球漫长的能量作用,含有大量间接的有序化能量,对于这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自然能量的大量浪费。

三是环境变化与能量利用规模。如果能量或资源在利用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巨大破坏,那么这种能量利用是负面价值的,相当于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费;如果能量或资源在利用过程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那么这种能量利用是正面价值的,相当于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四是产品闲置规模与能量利用规模。如果把能量转化为工业与农业产品以后,又将这些产品闲置下来,甚至浪费掉,就相当于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费。例如,建设起来的房地产出现严重空置,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出现大量库存,种植出来的粮食出现大量霉变,就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

五是经济发展规模与社会发展规模。人类在摄取能量以后,往往并不是把这些能量全部用于经济领域(即社会分工领域),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政治领域(即社会管理领域)和文化领域(即社会意识领域)。因此,人类社会的能量利用规模,并不是只代表着经济规模,还代表着政治规模和文化规模,通常代表着社会发展的综合规模。

六是能量利用效率与能量利用规模。广义信息业根本目的在于改善社会对于能量的利用效率。因此,有些小国家虽然没有多少工业和农业,但是它们的信息业很发达,它们可以通过改变其他国家的能量利用效率来提高自己的能量利用规模。政治文明的提高和社会意识的进步是广义信息业走向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于能量利用规模的贡献量往往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社会管理(包括政治)和社会意识(包括文化)方面的发展。

从能量角度来考量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模,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它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人们充分重视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维护人类的长远利益。

另外,从能量角度来考量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模,可以发现人类社会一些更为客观的历史规律性。例如,封建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周期性的朝代更替现象,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的政治体系具有高度的封闭性和僵化性,无法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来化解自身的矛盾和修复自身的缺陷;第二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对于能量的需求规模达到和超出了土地的承载极限,具体而言,就是粮食的最低需求量已经达到和超出了土地所能承载的粮食最高产出量。因此,在新朝代的建立初期,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人口与粮食的矛盾相对缓解,即使一个“昏君”也照样能够坐稳江山。然而,到了朝代的后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趋尖锐,即使一个“明君”也无法解决这些矛盾,战争及改朝换代就会成为必然的结果。此时,社会只能通过战争来大量消灭人口,以缓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使粮食的最低需求量重新回归到土地所能承载的粮食最高产出量之下。

八、能量与价值之关系的哲学思考

能量与价值到底是什么关系?上升到哲学层面上,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对能量与价值的关系进行抽象性的把握。

1.人类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人类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生物,尽管如此,人类机体是物质的,物质的基本属性如运动属性、引力属性、分子结构等。不过,人类机体相对于一般的物质,具有较为复杂的内部结构和较为广泛的外部联系。

2.人类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

类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在根本上并不违背所有的自然规律,在原则上并不违背所有的物理规律和化学规律。不过,人类机体由于内部结构和复杂性和外部联系的广泛性,他在表现各种物理规律和化学规律时,通常是模糊的和多样化的。人类运动通常会受到许多的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的同时作用,并会产生许多的相干效率和正反馈效率,从而使人类运动具有更高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3.价值是一种特殊的能量

能量是物质运动规模的统一尺度,运动属性是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属性,其他属性都运动属性的衍生属性。能量是维持和改变一切物质运动的原有规模的动力源,物质的运动规模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能量的流动。根据有序性的不同,物质的运动可分为有序化运动与无序化运动,而推动物质的有序化运动或无序化运动的动力源必然是能量。“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运动是以价值作为动力源的,而一切物质系统的无序化运动都是以能量作为动力源的。无论是有序化运动,还是无序化运动,都是物质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以能量作为动力源的。因此,价值是能量的特殊表现形式。根据价值的物理学定义,价值就是“有序化能量”。

4.价值可分为直接有序化能量和间接有序化能量

价值包括有序化实能与有序化虚能两个部分。其中,有序化实能就是直接的有序化实能,有序化虚能就是间接的有序化实能。有序化虚能是由有序化实能转化而来,它反映了有序化实能与主体之间的间接作用关系。例如,一个杯子的价值等于它所含有的直接有序化能量(在这里等于零)及生产、运输、贮存、销售这个杯子过程中所消耗的所有间接有序化能量的总和。人类的进化水平越高,社会的价值层次越高,直接的有序化能量(即有序化实能)在价值总量的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小,间接有序化能量(即有序化虚能)在价值总量的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即价值虚实系数越大。对于极低等的生物来说,食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在其价值总量中占有绝对高的比重。

价值与能量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